民法典时代,医保权益如何守护?这些法律知识 与你我息息相关!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即将迎来颁布三周年。这部“社会生活百科全书”不仅关乎婚姻家庭、财产继承,更与每个人的医疗保障权益紧密相连。今天,我们结合真实案例,解读民法典中与医保相关的核心条款,助你用法律保护健康、规避风险。
医保报销范围:这些情况不能报!
法律红线(民法典第1223条、社会保险法第29条):
- 第三人责任事故(如交通事故、打架斗殴):医疗费由责任人承担,医保不予报销。
- 境外就医、美容整形:非治疗性医疗行为不纳入医保。
- 公共卫生服务(如疫苗接种、婚前检查):由财政专项经费覆盖。
典型案例:
李先生被电动车撞伤,自费治疗后试图用医保报销,医保局拒绝:第三人侵权医疗费用需由肇事方承担。
医保个人账户:继承规则大变化!
新规速递(民法典继承编):
- 可继承部分:参保人死亡后,医保个人账户余额(含利息)可由配偶、父母、子女继承。
- 使用限制:继承金额仅限医疗用途,不可用于日常消费。
- 风险提示:医保凭证(医保码、医保卡)仅限本人使用,外借医保卡属违法行为!
典型案例:
参保人杜某将医保卡借给他人开取冠心病、高血压药物,涉及违规费用6931元,被追回费用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。
医保新规:2025年这些福利别错过!
- 个人账户家庭共济: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为近亲属(父母、配偶、子女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等)支付居民医保费用和就医购药费用。
- 连续参保激励:自2025年起,连续参保满4年,每年提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3000元,零报销的次年大病保险支付限额再增加3000元!
- 新生儿“出生一件事”联办:出生证明、户口、医保参保一站式办理,省时省力。
民法典既是权利的“保护伞”,也是行为的“警示灯”。无论是配置保险,就医报销,还是维权索赔,懂法才能让保障更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