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-07-15 浏览:27117次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按照省医保局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和市委、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要求,信阳市医疗保障局围绕深化医保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坚持“五动五化”,大力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全覆盖,助力构建“五级”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体系,打通医保惠民“最后一公里”,持续提升参保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一、高位推动,党建统领一体化
2022年信阳市委确定了“1335”工作布局,提出“美好生活看信阳”目标,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的“党建统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”,开展“减县增乡”,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。信阳市医保局党组坚持高站位,系统谋划,把贯彻落实省医保局“推进市级以下经办服务下沉”工作与市委“1335”工作布局一体推进、同向发力,成立了经办服务下沉工作领导小组,研究制定了信阳市医疗保障局《推进经办服务下沉工作方案》,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,强化了责任分工。局党组向市党建统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报送了《关于协调推进经办服务下沉工作的报告》,并结合信阳实际,在省医保局要求乡镇(街道)覆盖率30%以上,村(社区)覆盖率20%以上的基础上,确定了2022年底前实现全市211个乡镇(街道)、2147个村(社区)100%全覆盖的目标任务。6月份,市党建统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印发了《信阳市推进“政务服务就近办”工作方案》,将医疗保障工作纳入了全市“政务服务就近办”工作体系,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支撑。
二、上下联动,政务服务规范化
依托“经办服务就近办”平台,突出重心下移、事权下放、服务下沉和便民利企,增强乡镇(街道)事权、层级能力和村(社区)事项代办能力,按照建立“有服务机构、有工作制度、有工作人员、有经办窗口、有系统设备、有统一标识、有事项清单”的医保服务体系目标,由市级层面协调推动,县、乡、村抓落实,实现了经办服务下沉“三规范”。
(一)规范提升经办服务场所。在乡镇(街道)层面,主要依托乡镇(街道)党政便民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。全市乡镇(街道)党政便民服务中心按照省委编办《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指导手册》要求,建设了统一标准的服务大厅,统一标识、标牌、场地等;各乡镇卫生院在县医保局和医共体指导下,在原有医保服务机构基础上,规范了服务场所、统一了医保标识,实现了“一站式服务”“一门式办理”。在村(社区)层面,各地根据自身情况,分别依托村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或村卫生室开展医保服务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145个乡镇(街道)、510个村(社区)统一了经办场所,实现了医保经办服务下沉,下沉覆盖率分别为68.7%和23.8%,其中完成乡镇(街道)下沉全覆盖的县区有4个,完成村(社区)全覆盖的县区有1个,均已超额完成省定目标。
(二)规范经办服务窗口设置。在党政便民服务中心大厅设专项业务区和综合业务区,群众可根据办理业务选择不同窗口,综合业务区按照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综合窗口出件”模式,合理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,实现“一窗受理、综合受理”。截至目前,经过市、县医保局积极沟通对接,在党政便民服务中心明确了至少1个医保服务窗口、配备了1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,在乡镇卫生院明确了1名分管副院长、1名专职人员负责经办服务;在每个村(社区)配备了1名兼职医保专干或协管员,开展经办服务工作。
(三)规范经办服务事项办理。按照“能放必放、应放尽放”原则和“放得下、接得住、用得好”、“一次告知、一表申请、一套材料、一窗(端)受理、一网办理”的要求,认真梳理可下沉业务清单,各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医保服务机构严格按照经办事项清单提供办事服务,逐步完善适应企业和群众实际办事需求的工作指南和规程,减少办事环节和时限。截至目前,在乡镇(街道)层面,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登记变更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手工(零星)报销等6大类20项权限下放;在村(社区)层面,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缴费登记、医保政策宣传等4大类5项权限下放。
三、培训带动,人员服务专业化
针对乡、村两级服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、业务不熟练等问题,市医保局以开展“能力作风建设年”为契机,对全市医保系统工作人员开展了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培训,并指导各县区坚持先培训后下放、边学习边服务的原则,对从事医保经办服务的人员开展了医保法律法规、业务流程、操作方法等培训。各县区医保局根据实际情况,从本级医保部门中为每个乡镇(街道)选派至少1名对口业务指导员,对经办业务开展常态化指导,确保人员服务专业化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培训医保经办服务工作人员634人次,选派200余名驻点业务指导员。6月10日,市医保局组织各县区医保经办机构代表到市直、浉河区、平桥区经办服务大厅参观学习,召开现场会,6月29日,市医保局组织了全市医保系统“业务知识竞赛”,激励干部学习业务积极性。
四、信息驱动,一网通办便捷化
2021年,按照国家、省医保局统一要求,全市顺利完成了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贯标和信息化建设工作,将全市职工、居民医保经办业务统一到全国医保经办系统。为提高乡镇业务经办效率,确保乡镇、村能按照医保服务事项清单经办业务,市、县医保局积极协调网络运营商,为乡镇(街道)党政便民服务中心铺设网络,开放端口,将医保骨干网信息系统接入审批服务场所,实现“一网通办”,真正做到让数据“多跑路”,群众“少跑腿”。截至目前,各县区已配套经费25万余元,全市共有106个乡镇(街道)接通了医保信息系统。
五、全力促动,工作保障精细化
(一)完善机制,组织有力。根据省局工作要求,市医保局主动同市委改革办、编办、财政、卫健、人社、大数据及政务服务等部门联系,建立了沟通会商机制,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。建立了工作推进台帐和“月调度—季通报—年考核”的工作机制,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对各县区医保局年度考核事项,由机关党委(人事科)、机关纪委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,确保工作稳步推进。
(二)加大投入,运转有效。由市党建统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牵头组织,在市医保局经办服务下沉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沟通协调下,各县区将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,按照事权和支出相适应原则,建立健全了乡镇(街道)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经费保障机制,保证对服务大厅建设、网线铺设、自助服务一体机等硬件设施投入,足额保障乡镇(街道)帮办代办人员配备、办公用房装修、窗口人员培训等经费。市、县两级医保部门也把“医保能力提升资金”倾斜用于服务下沉工作。
(三)加强宣传,引导有方。把医保政策宣传工作贯穿到医保服务全过程、全链条,深入开展医疗保障政策“百县千乡万村”宣传宣讲活动,发挥县级融媒体、微信公众号、村党群服务中心、政务大厅和各定点医药机构电子屏等渠道作用,加大对经办服务下沉、政务服务就近办、业务办理流程、经办事项清单等内容的宣传力度,提升群众知晓度,推动更多医保事项“自助办、就近办、家门口办”,切实打通医保经办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